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合肥进入“中国十大创新城市”前三名

发布日期:2015-01-22 11:16:55

创新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在合肥市创新大道与望江西路交叉口西南隅,一幢空中俯瞰呈“X”形的新大楼格外引人注目——它是在建的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综合主楼,命名“未来中心”,寓意探索未来世界。作为安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块重磅“试验田”,先研院在建立之初就“不走寻常路”。

经过短短两年的建设和发展,一批国家级、战略性科技创新平台在中科大先研院应运而生:合肥未来网络城域试验网、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总控中心、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先进技术与产业金融服务支撑平台、微电子产业共性平台等。“这些平台都是在领域和行业内具有独一无二地位的平台,一旦见效,占领的都是制高点,地位无可替代。”该院技术研发与转化部负责人潘学文介绍。

由于各类创新平台产生的“吸附效应”,目前,中科大先研院创新单元总数已经达到87家,包括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31家、创新企业56家;通过校企、校所和校友的“三校”合作,培育、遴选先进技术项目166个,先后成立了54家科技创新企业,引进注册资金2.18亿元。5月份以来,先后分4批论证了19家实验室(研发中心)入驻“未来中心”大厦。

2014年,合肥市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73户,总数增至828户,居全国省会城市第8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2553.9亿元、占全市工业30.2%,实现增加值681亿元、增长29.7%,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66.3%。

创新生态系统凸显“放大效应”

这样良性的“创新生态系统”,其“放大效应”正在逐步凸显。

从人才引进到打造“人才丛林”,利用科教优势,合肥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上延伸出更多动作,与高校合作的科研院所在合肥“遍地开花”。

对接高校科技成果为其在合肥找“婆家”,去年6月份开始,合肥市正式启动开展与在京中央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工作。随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6所高校与合肥市63个项目匹配出“牵手”意向,涉及产业涵盖了新型显示及电子信息、光伏及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去年12月,合肥再一次牵手浙江大学筹建“工研院”拟落户新站区,以打造高端产学研转化基地。

实施创新驱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科技是合肥的重要竞争力,今年,合肥将继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打造全国创新资源高度集聚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合肥将加快合工大智能院、中科院创新院、清华公共安全院、北大未名生物院建设,实施风洞实验室、3D打印、精密铸造、抗体新药等一批重点项目。积极与中科院、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中国农科院等合作共建,与北京中关村等科技园区开展对接,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的成果转化。

在完善协同创新平台之时,合肥还将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推进智能语音、公共安全、机器人等创新资源集聚,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组建一批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突破燃气轮机、量子通信、精密制造等关键技术。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在海外设立人才招引工作站,加快引入一批国内外高端人才团队。


关闭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