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国务院副总理批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式启动建设

发布日期:2017-03-02 08:51:59

2月27日上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动员大会在高新区举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式启动建设。

国务院副总理批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式启动建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作出批示

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为契机,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强化保障,依托先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和科研团队,打造跨学科、综合性、多功能的国家科学中心,努力将合肥打造成为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承载者和策源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省委书记李锦斌出席会议并讲话

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我省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协调解决建设运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要强化要素保障,量身制定政策,开辟“绿色通道”,妥善解决人、地、资金等核心问题。要压实工作责任,举全省之力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省长李国英

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高水平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加快打造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安徽力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历来被视为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安徽要坚持高站位,充分认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肩负的重大使命。要坚持高标准,对标全球领先水平,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科技创新高地。要坚持高效能,构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组织管理新模式。

全国第二个!!!

从世界第一台VCD的诞生到世界最薄0.15毫米现实触控玻璃实现量产;从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升空到全球首款营业厅客服机器人晓曼荣登银行大堂…在合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从来不缺乏科技创新的案例。而未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成为合肥这座创新高地上最闪亮的明珠。继上海之后,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花落合肥。

四大圈层“环环相扣”

根据建设方案,合肥综合性科学中心将分四个层级来建设。

1、核心层

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新建一批大科学装置,提升现有大科学装置性能和开放度;

2、中间层

依托现有平台,建设世界一流的创新型大学和研发机构,提升现有公共技术研发平台的创新能力,开展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

3、外围层

围绕产业链创新布局,凭借一批有前瞻性的技术,形成产业集群;

4、联动层

组织实施大型科技行动计划,以大科学装置为基础,实现学科建设、人才汇聚等协同发展。

在区域规划布局上,合肥将构建大科学装置集群核心区、“双一流”建设核心区、科技成果转化层核心区三大核心区。除了现有“人造太阳”等大科学装置外,还将新建一批大科学装置,形成集群。

国务院副总理批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式启动建设

2020年基本建成→2030年国际一流

根据建设方案,到2020年,基本建成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建设取得突破,原创性成果不断涌现,共性技术研发圈基本建成,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基本建成,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建成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制度体系。

同时,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大型开放式研究基地、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创新高地、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科技策源地。

到2030年,建成国际一流水平、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科大高新校区2025年建成

在高新区,还将建设中科大高新校区。

未来,它将与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核心区、中科大先研院连成一体,成为安徽省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据悉,中科大高新校区拟布局与高技术与工程学科密切相关的信息、计算机、工程科学等5个学院及重点科研机构,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30余个院省部级科研平台。

中科大高新校区按“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建设,到2025年基本建成,师生总数约20000人。

七大平台浮出水面

1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

项目选址高新区,总投资约70亿元。目前,中科大正在完善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组建方案,国家已初步同意将量子信息实验室纳入国家首批启动的国家实验室试点范畴。

2超导核聚变中心

项目拟选址高新区,建设主体为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离子所,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科学研究中心、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和国际协同创新中心等。

3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

项目选址高新区,建设内容包括成立天地信息网络合肥有限公司,设立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研究院和建设合肥地面信息港,合肥将成为唯一辐射服务长江经济带及华东地区的地面核心信息港。

4联合微电子中心

项目选址新站高新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设8吋线中试平台,以及封装测试平台、设计服务平台、可靠性及失效性分析平台等,目前项目建设方案已经通过专家评估。

5离子医学中心

项目选址高新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引进和自主研发质子治疗系统,全面开展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国产、产业化工作。目前已经成立合肥离子医学中心有限公司、合肥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分别负责引进质子治疗系统和自主研发质子治疗的具体运作。合肥等离子所和俄罗斯联合核研究所已经正式签署协议,在合肥设立“中俄超导质子联合研发中心”,开展超导设备研发,将进入正式制造阶段。

6分布式智慧能源创新平台

项目选址高新区,总投资约35亿元。建设内容主要以分布式能源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为研究重点,建立分布式智慧能源集成示范基地,引领国家智慧能源体系及标准建立,打造一流分布式智慧能源创新平台。目前,已经初步完成建设方案,明确平台建设目标任务及运行机制等,已经与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确定了可研报告编制大纲。

7大基因中心

项目建设选址合肥巢湖经开区,总投资27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规划建设1个基础研究平台和2个应用研究平台,即未名—BIG联合基因研究院、精准医疗应用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平台和新药创制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平台。

量子信息研究院筹备挂牌中

昨日上午,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也同步揭牌。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是安徽的“一号工程”,与中科大高新园区项目同步推进建设。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核心园区建设主体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约806亩,选址位于望江西路、石莲南路、燕子河路和高压走廊围合区域。

项目建设规模约48万平方米,主要包括科研办公区、高端人才流动公寓及配套生活设施,计划总投资70亿元。规划中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校区与之毗邻,正在规划编制阶段。

对合肥人有哪些好处

合肥拥有众多“高大上”科学装置、科技成果,离我们普通市民的生活似乎挺遥远。而事实上,这些科学技术不是停留在实验室里的数据,它们将用奇妙的力量,改变每个合肥人的生活,更改变了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

⒈合肥城市能级将成倍提升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合肥的诞生,将对合肥城市未来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贡献。

合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

合肥的城市能级也将会因此有几何级的提升,这种提升,不仅仅来源于大量科学家、创新创业者的到来,还来源于科技成果转化之后,给合肥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连锁变化。而无论是人才还是产业的升级换代,都对合肥未来的城市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⒉更高端智能的地铁

动图

迈入“地铁时代”的合肥,也将迎来更加高端智能的轨道交通设备。

根据《规划》,合肥将开发移动巡检、车辆监测与控制、车辆整备与维检控制、通信信号与集成控制等系统,实现轨道交通装备的自动化控制和故障检测及预测诊断。

⒊肿瘤的切除更加精准

目前,对于早期的恶性肿瘤,手术依然是比较好的治疗手段,尽可能完整地切除肿瘤至关重要。合肥将研发系列高端设备,让肿瘤切除更精准。

⒋合肥市民卡要来了

推行集金融、社保、医疗、交通等便民支付功能于一体的“合肥市民卡”也在十三五的规划之中,此卡一旦亮相,将极大方便城市生活。

⒌“一站式”办理公共服务

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云安全监控,公共云安全服务公司Evident.io获2200万美元风险投资

合肥将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人口、地理、医疗、社保等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政务新媒体建设和网上信访,逐步实现公共服务事项和社会信息服务的全人群覆盖、全天候受理和“一站式”办理。

⒍实时交通运行状态查询

合肥鼓励互联网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实时交通运行状态查询、出行路线规划、网上购票、智能停车等服务。

⒎及时发现污染物

对于影响大气、水、土壤的污染物,合肥将研发一批“火眼金睛”的设备,及时发现污染物。

⒏新型可穿戴智能装备

随着虚拟现实、交互引擎等技术的研发,合肥将着手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可穿戴智能装备、沉浸式体验平台、虚拟直播、超感影院等数字创意装备。

⒐超级大脑

合肥未来将让未来的机器人更加聪明。

将面向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需求,建立智能技术与智能产业的创新环境平台,构建基于类脑模型的决策与判断系统,发展类脑的视听觉智能计算理论与方法,发展类脑感知控制理论与方法,研制高集成度、低功耗类脑芯片与大规模集成阵列,实现类脑人工智能软硬件系统。

⒑信息通信更加安全

合肥将将依托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谋划建设量子信息重大创新基地,构建完整的空地一体广域量子通信网络体系,实现超越经典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下一代安全、高效的信息通信体系。

乘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的东风,“科技航母”将在合肥扬帆起航,未来的合肥将会有怎样的巨变,我们一起期待!


关闭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