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协会动态
协会动态

安徽省机电行业协会成立预备会芜湖分会召开

发布日期:2015-01-22 15:11:41

安徽省机电行业协会成立预备会暨部分机电企业与院校人才对接会于2014年10月31日下午在芜湖市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圆满举行。本次活动是由安徽省机电行业协会(筹)、江淮机电理事会、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主办,中国机电产品交易网协办,《江淮机电》杂志社承办。省经信委原党组成员、巡视员任兆祥,省教育厅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闫明圣、安徽省机电行业协会秘书长潘孝林,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纪委书记吴红、副院长徐春林等出席了本次会议,来自合肥海尔、埃夫特、奇瑞汽车、美的、格力电器、盛力科技等省内机电行业企业老总及人力资源部主管、部分院校领导等60多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旨在发挥行业协会资源优势,构建产学研用创新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助力我省机电产业发展。会上,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分管就业工作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中旭光电、西锐重工、力威数控、协力仪表、华能集团、铜都流体科技、合宁电工、格力电器等企业老总及人力资源代表分别介绍了企业需求。院校、企业代表还就人才培养、就业稳定性、专业设置适度超前性等进行了激烈的交流与讨论。

会上,闫明圣副主任分析了全省大学生就业形势情况,任兆祥主任作了总结讲话。潘孝林秘书长介绍了协会筹备情况。并和与会人员共同探讨了如何把协会打造成立足服务、办事高效、行为规范,能够最大限度凝聚行业力量的优秀行业组织;如何更好地加强全省机电企业与省内高校之间人才的有效对接。有利于发挥协会资源优势,构建产学研创新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助力我省机电产业发展。

 

1.jpg

 

 

【院校代表发言】

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许晓菁:

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2012年独立办学,科大讯飞投资合办,在校生将近9000多人,现设信息工程系、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和艺术设计系和基础教学部共6个系(部)26个本科专业,是一所以工为主的院校。

转型时期,学院将积极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办学之路。2012年转型之后学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三明治培养模式,四年本科实行2.5+1+0.5模式,前两年基础专业课教育,再加上实践小训练,之后一年是集中企业实习和毕业生季,包括论文答辩,最后一学期是根据学生实习经历安排毕业生提升制的顶点课程和论文答辩。使学生适应社会需要,企业需要,缩小毕业生和企业需要之间差距。2、三学期制教学模式,一学年是两个学期,学院安排了3个学期。3、分配分流个性化培养。重视就业市场开拓、与企业讨论交流。学院毕业生就业70%在省内,省内就业市场至关重要。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书记吴红: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培养机电类高素质基础技能人才为主的全日制公办高等院校,全国最早举办职业教育学校之一,现开设机械、电器、信息、数控、汽车等10个教学系部,39个专业,80%的专业服务于现代机械行业。学院教职工532人,目前在校学生9807人。培养了6万余名高素质专业人才,据统计每年约70%毕业生在本省就业。

学院坚持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

1、政行企校共建新体制:在省内高等院校中率先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以此为依托,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参与议事、协调关系、募集资金,监督作用。对企业员工培训,提升学习教育,给学生提供岗位。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校企合作助推学生成长平台,率先企业招生就开始定单,政校企共建机电科技园,与芜湖市弋江政府,建立弋江机电科技园,面向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开展科技研发,创新创业,公共职业培训、产品测试、智能鉴定等。

2、坚持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智能型人才,坚持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形成厂中校,校中厂。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3、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实现校企合作发展。积极开展区域企业技能人才培训,培训人数一年达到23000人次,首次在安徽省首先开展了人社系统维修电工、装备钳工、高级技师建立。积极推进校内产学研基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主任徐孟林:

2000年与华东理工学院合并成立了安徽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独立出来成立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与马鞍山技师学院进行整合,一个特色,属于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整合后硬件实力大大提升。办学与人才培养方面一个是全日制高职高专,一个是社会培训方面。学院探索出“工学交替模式”、“工学一体模式”、“模拟教学模式”和“虚拟工作过程”等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成熟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最后,希望机电行业发展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企业提供建议参考;行业协会对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提供支持平台,使师资水平进一步提高。

 

 

铜陵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代表胡长升: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是2000年6月成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专科院校,2012年搬到新校区,在校生由原来的6000人扩展到9000人,2013年突破一万人,招生大幅度提高,2014年毕业生3600余人。最后希望各位通过网站深入了解学校,希望企业把先进机械技术和方案提供给我们,和我们一起交流探讨;希望院校之间加强交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生毕业出来后有自我创业的精神,愿意从事机电这个行业。

 

 

【企业代表发言】

芜湖东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企业到芜湖来只有短短的三年,我们到现在主要生产第六代显像管和平板显示玻璃基板研发与制造,1-4号线现在全面铺开,尤其是4号线合格率,目前在行业内名列前茅。5-8号线机电安装工作已经完成90%,到十一月份底5号线具备研投。

公司到芜湖后招聘了很多大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大学生到企业后,从为人处世,坐姿仪表,谈吐举止,文字表达都存在问题。公司里有几百种设备,全部要进行招标,需要编写招标文件,这些文件里面有很高端的理化设备、检测设备、生产线设备及生产线附属设备,强大的能源供应设备,目前我们没有用招标公司,全部靠新招聘的大学生和一部分已经工作有经验的人才写出。这些人语言表达能力极差,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会。因此我建议各院校和企业人事部门多接触,各院校走访时和企业技术部门多交流,才会发现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专业设置上的缺陷。

第二,机电行业企业多注重于制造、设计,实际上我们培养一个大学生除了从事制造业以为,还会从事其他行业,比如安装行业。这几年我们在芜湖进行生产线建设过程中,面临一个难题--招不到人。我国机电安装行业人员严重老化,新人不愿干。另一方面企业在生产、扩建或进行改造中,往往反复用到土建、给排水、暖通、电气等行业的人士,而一个人既懂生产工艺,又懂土建,给排水、暖通、电气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希望学校培养的工程师,不要老是偏重于制造、产品设计,建议机械专业的人向暖通、给排水上靠,往生产线工艺上靠,自动化方面让学生生产定位,让学生进厂房。

第三,各个学校培养学生的时候,应该给学生灌输一种工作的任性,比如你作为一个工程师,你不光要有专业素养,还要学会和社会各个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要有个人的魅力个人的气质。我希望学院培养学生的时候要有些有些灌输有些教导。

最后我建议企业,不一定非要在相同的行业、相关的企业里面去寻求支持或交流,企业应与用户多交流。目前我们迫切希望多用些安徽省内或芜湖的设备和大学生,设备我们已经使用了省内企业提供的25部锅炉,现在正在和埃夫特机器人接洽中。芜湖各院校到我们那去的大学生进步飞速,新生去开始写招标文件,然后设备到场组织安装。经过一个月的培训进入试用期,三个月到六个月后就是班长或系长。

 

安徽西锐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代表

西锐重工在安庆做等离子切割、激光切割行业的,我们需要的人才是计算机、机械自动化、机械专业、电子专业、电气专业等等,另外我们做激光等离子焊接切割机以外,还做3D打印机。我们在合肥成立的西锐三维,3D打印机在国内投资最高、技术最高,现在有将近100个工程师。在2014年11月4-8日上海举办的工博会上,我们展示了全新的3D打印机,受到了工信部领导的肯定。3D打印在上海和各大高校建立一个创新创业大赛,帮助学生创业、创业设计。我们盼望和安徽院校互动,帮助学生进行创业、创业设计,帮助学校进行专业设置。

 

 

中国机械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倪申举

公司设在合肥,是国营安装企业,集铸造机械安装一体,已有60多年的历史,目前机械员工有500人,技术员工280多人。我们的需求是工程技术人员、机电工程人员和外围人才,我们每年计划招生本科50人,技术人员50人。

在海外市场,我们曾经加入泰国印尼缅甸埃及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德国等国家的工程。最近三年,我们在泰国印尼缅甸设立了三个分公司,施工人员达到1200人左右,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所以我们急切需要技工人才。第一,因为我们有直属企业,集团有个技校,但是每年技工招生比较困难。第二,招到的人不适应本地化的就业需要,比如新疆甘肃成都这些比较偏远的地方,很多人不愿意去,有些人确实是身体不适应。所以我曾经也说过,尽量找些安徽本地的技术人员。

由于我们企业的性质是走南闯北,常年施工在外,员工流失比较严重,所以需要我们的员工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方面希望接下来能和院校进一步沟通交流。

 

 

安徽力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有兵

选择合适的人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很多企业到学校招生,一招一大把,招五十人结果留下来就三五人,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耽误时间,形成了巨大的浪费。我希望企业扩大交流平台,让学生选择更多的企业,企业选择更多的人才,选择最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岗位。院校企业间一定要多交流,理性选择非常关键。


合肥协力仪表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仲明

我们公司成立于1996年1月,以前做工程机械,这两年战略转型重点发展控制器,大家都知道,搞仪表的,所以原来的协力仪表,现在我们搞控制器,主要是测速控制器,另一个发展方向是新能源车电源控制器、整车控制器等。

下面我说两点以供大家探讨:第一,因为新能源车得到国家的支持,今年销量成倍增长,但是技术很低,新能源电动车迫切需要解决如何充电的问题。目前行业内普遍做法是换电池,这就带来问题,加油是按计量算钱的,换电池电量怎么计算,我们目前就在做电池电源管理系统这个小项目。第二,现在很多人都在讲新能源车政策支持,这里面也存在问题,比如最典型的农机补助,由于农机涉及工作能力、操作等,个别政府存在瞎报瞒报,如果这些都通过仪表等整个信息系统来体现,然后通过系统的具体数据进行补助,我想这样更加科学。

所以我在想,哪怕是小的项目,只要有前景,大家都应该踏踏实实地去做好。我们学院特别是工程学院,搞工程教育就必须给工程服务,用实际实践来为工程目标服务,不能光讲理论,要让学生了解工程知道整个工程流程,比如研发产品,他知道整个过程,就知道在研发过程中哪些是必须验证的,哪些是潜在的故障分析。另一方面学校必须了解最新的标准特别是国际标准,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国内才开始实施的标准。

 

 

安庆环新集团有限公司代表

我们在安庆有六家公司,最近在西安与安徽三星成立了一家公司,做汽车动力电池,为将来汽车智能电化做准备。

人才对接会,我有两点感受:第一,我们在做新项目的时候,由于新项目主要是三星投资,主要技术是三星提供,我们在国内非常难找主要从事电池研发、原材料研发这样的人才。因此我希望高校在这些新的专业新的领域能提前考虑,毕竟电池和原材料领域是最近几年新的发展方向。

第二,我们在安庆主要做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加工,现在遇到一个瓶颈,人力比较紧张,虽然我们也向国外智能化模式去发展,不光是机器人还是焊架结构,我们在进一步完善中,但是我们依然碰到一个很大的顾虑,机器人也好,焊架自动线也好,对我们的维护保养人员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只要自动线有个环节出问题了,如果员工不能及时排除故障的话,整条生产线就会停下来,不像手动模式,有故障我们可以绕过这个环节。下一步我们帝伯格茨缸套公司将从日本进口生产线,目前我们有一条,这条生产线从熔炼到毛坯制品出来,员工只有四人,每天产量能达到两万多只,还不排除生产线出现的故障,现在这条生产线开拓率基本达到70%,但是这个开拓率还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生产的需求,所以我们对特殊技术人才很需要。

综上所述,第一希望院校专业设置的时候能提前考虑,第二自动化维护保养这块,希望院校培养有组织性、高水平的人才。

 

安徽铜都流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管部石部长

安徽铜都流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安徽铜都阀门股份有限公司,是从1993年成立的,从成立之初的五十万元投资发展到现在五千七百万元,拥有资产4.3亿元,是一家上市公司,现在正在上市,目前主要生产中低压给排水方面的阀门,是中石化的核心供应商,现有员工600多人。

第二,需求。我们公司每年需求人员为一线操作工、技术设计人员,技术人员涉及专业主要是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磨具设计和数控,一线员工主要是车、油、刀,铣,需求量大概在100人以内。

第三,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就业问题,一是大学生不愿意吃苦,不愿意服从制度管理,自我意识比较矛盾,跳槽现象比较严重。二是企业管理方面可能存在问题,需要调整。三是我们传统的机械加工行业,可能有些设备如数控设备还比较少,传统的设备比较多,他们不愿意吃苦,不愿意干粗糙的、简单的、脏的、累的活,制度管理上也不能驾驭,所以这几个方面造成企业员工流动性比较大。

作为企业来讲,这些可能作为自己调整的方向,比如管理制度层面要进行人性化管理,对于设备要提高技术含量。作为院校,第一无论是职业技术院校还是综合院校,希望院校针对企业人才需求,做些调研,尤其是企业用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调阅以便进行及时调整教学。第二现在新的产业、新的专业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逐渐走到层面上来了,我们院校能不能针对这些新的需求设置对口的专业,培养这样的人才。第三,除了专业技能培养,院校要加强对学生人品教育,最好的方式我认为莫过于传统方式。

 

合肥合宁电工设备有限公司代表

我们企业在合肥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主要从事五十万伏以上超高压的重大装备的设备制造,以及国家输油输汽的采油的复合管道的重大装备制造,而且我们在整个行业属于领先地位,其中电工装备综合能力在我国排行第二,复合管道装备在我国排行第一。我们现在整个设备智能化程度非常好,如我们给我国最大的制造海缆装备的上市公司南通中建,做了一台目前我国最大一台生产超高压海底电缆装备,设备长122米,高48米,这台设备非常先进。

当前我们面临一个问题,缺少终端的能到现场安装调试的人员。目前我们主要从合肥地区高校招聘,一是从工大科大这样的高校招聘中高班人才,从事新产品的设计开发,这些人才需求量很少,二是从职业技术学院招聘,主要从事涉及安装调试维护和管理人员。这些人才是我们目前招聘的主要对象。如前面企业所反映的一样,公司招几百人结果剩下来的就几十人。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有时候也从企业自身找原因,比如我们待遇差、工作环境不好。其实我们企业对大学生特别好,我感觉这些大学生眼高手低,虽然他们的简历上证书很多,但实际工作能力很差,遇到实际问题不会做,没有真本事,能做事的。我在此给院校提点建议,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不能光考虑毕业生就业率,一定要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目前我们对大学生管理非常严格,不准留长发不准吸烟等,但我们对大学生提供的条件非常优越,只要是学习,员工晚上都可以使用办公室电脑。五险一金等都给弄好。只要在公司连续干满五年一次性奖励十万,而且职务基本上到了中层。但是这些学生眼高手低,脏乱差都不愿意干,所以我觉得学校素质教育非常重要。

 

 

格力电器芜湖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科长陈

我们芜湖格力是个很年轻的公司,2011年3月29日正式注册成立,2012年1月16日正式投产。到2013年年底,两年的生产时间,芜湖格力达到芜湖市工业50强第六名,公司发展速度特别快。目前公司产品主要是空调和热水器,出口为主。

人员需求这块,因为我们企业整体相对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规划人员3万人,目前员工总量在4800人,整个规模及后续人员需求非常大。我们每年员工需求是本科需求在50-100人,大中专院校需求在300-500人,这部分人才将充实到技术骨干和基层管理这块。

对于学生和企业教育方面,下面我重点谈谈我们企业能做些什么。第一,目前教育体系包括学校教育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我想我们企业如何做好内部培养机制,包括人才培养机制,我们怎么把我们的员工培养好。就像众多企业代表说的,学生进入企业后肯定做不了什么,所以说我们企业更需要去如何培养。我们格力内部成立了内部学院,对于本科生,招进来后,有一年的点对点的类似老师傅带徒弟机制的培养,一两年以后就成为企业的骨干。对于大中专院校学生,学院内部设置了很多技术类通道和管理通道、储备端这样的岗位,我们定量式培养,避免减少岗位需求的认证资格能力,同时还能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如果高校根据企业不同需求设立不同的专业,不可能百分百的就业。第二,企业从学校招聘确实存在人员流动问题。人员流动在一定范围内,我认为对企业来说还是有利的。对于招过来的学生,我们提供了优厚的待遇如内外部的培养机制,住宿、放假制度等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合肥海尔代表

合肥海尔工厂是整个中国区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2013年年产总值300多亿元,这么大的生产量依托的是整个员工的努力,目前合肥正式员工有7000多人,所以每年招生计划很多。我们招生计划依托的是校园招聘,所有的管理人员和基层岗位都是从各大院校招聘的。校园招聘这块,大中专院校每年招聘数在500人左右,占总人数的80%以上;本科院校招聘,每年本科生招聘数占20-30%,今年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几。可能会有高校、企业会问为什么招这么多,这是因为我们公司的政策导向,我们要将有些基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替换掉,一方面是现有的人员趋于老年化,二是他们的知识、眼界达不到公司现在的发展需要。三是我们也遇到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我们招500真正留下来的可能只有50人,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招这么多人。

在管理这块,我们也逐渐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我们特别关注他们的生活、工作等需求,因为你不了解他们的需求、心理想法,你就留不住他们。所以我们希望各大院校能大力支持我们,让我们到学校组建专场招聘,让应届毕业生了解企业,我们也会改变改善在学生中企业的形象。我们也努力争取和各大院校合建定量班,和学校一起建设实验室,和学校师生一起研发新产品。互联网时代,我们海尔下一步将努力通过互联网与用户零接触。

 

【领导发言】

安徽省教育厅指导中心副主任闫明圣:

下面我给大家汇报下安徽省大学生就业形势。2014年,我省高校毕业生数量是31.5万人,根据系统统计,2015年我省高校毕业生数量为31.03万人,这些数字可能有调整,不过近几年乃至到2017年基本上维持在30万这个水平线上,上下幅度不大。机电类毕业生占我省毕业生20%以上,量是最多的,每年也是最多的。现在我省117所高校,涉及机电类高校最快达27所。从我省毕业生最近几年就业形势相对全国整体水平来说,我省一般在80%,从系统登记情况来看,2014年毕业生就业率达80.9%,从全国系统暗访调查结果来看,2014年毕业生就业率达81%,数据可能有差距,这是因为我们统计的口径和社会上理解的真正就业是不一样的,我们把升学的入伍的把参加基层项目的都考虑进去了。所以我省大学生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目前我省机电类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好,这是因为我省机电类毕业生尤其是专科类毕业生量比较大,就业层次比较低,就业的期望值相对比较低。

会上企业反映的大学生不能适应工作、不能到岗使用这些共性问题,我们也发现了,这些靠学校短期解决比较困难,所以我希望企业要多向学校宣传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规律,高校企业间要多交流沟通,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2.jpg

 

 

安徽省经信委原党组织成员、巡视员任兆祥:

今天企业院校反映的情况有点相悖,院校希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希望学生有个更好的就业岗位,然后使学校在社会上有个更高的知名度。而企业渴望得到一流人才、实用人才、能为企业发展做贡献的人才,这些很难,尤其是复合人才更加难得。这两者之间往往是培养出来的人才远远不能适应我们实际应用需要的人才,两个问题,虽然相悖,但大家说的都对,这中间有种规律性。比如会上企业所说的高校专业设置要超前,如果我们的产业发展没到那一步,社会进步没到那一步,那么这个人才也是无用人才,所以现在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部分是面对传统产业的,新兴产业方面的人才很少。比如有人所说的,从建设到生产所需要的终端人才,我觉得企业现有的人才怎么把他用好,怎么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在企业能够有所作为,这是企业提高效率尤其是人才效益最好的一种途径。另外,有人说企业找不到人,招到留不住人才,我觉得企业需要改变改善机制,充分利用机制进一步将员工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院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可能也需要改善,如果全国都瞄准先进产业了,院校专业设置可能就真的需要改变了。最后人才培养这块,企业也好,院校也好,我希望大家应该认真总结,多交流多沟通,为安徽机电行业发展、为安徽经济发展做贡献。

关闭
顶部